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Celia PHD週記 - May 17, 2010

我的第一篇博士班 Paper 終於在五月19日零晨三點多完工送出。(送到浙江大學準備參加六月18-20日的“2010東西方文化與管理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ast and West Cultures and Management)。

Paper 的題目是“Global Business: A Big Cultural Blender, Tasty or Not?"一共六千六百多字。內容是用一個銀行併購的的案例,來帶出東西方文化在處理衝突及協商方面的問題,最後是我的建議事項。所以,關鍵字有 Western, Asian, Conflict, Culture, Case Study, Merger, Multinational.

這項里程碑,要感謝許多人。現在才能真正親身體會很多作者在寫 Acknowledgement 的心境。
好像台語有句話說“一個剃頭,還要一個抓耳朵”,意思應該是剃頭師傅的功夫不好,還要找助手幫忙抓客人的耳朵,才不會被剃到。而我這個師傅,竟然找了六個人幫忙,所以不只耳朵囉,五官統統都有人照顧。這幾位貴人按參與時間先後順序分別是 Doug, Joyce W., Fanny, Joyce C., Sue,和 Lee。可惜,學校老師沒能列入感謝名單。

本來修“組織行為”這門課,就是得在學期結束前交份 Paper.剛開學後的二三月間,沒感到什麼急迫性。直到三月中旬,老師收到浙江大學的 “Call for Papers”才開始有壓力,他要我們每人都要有一篇參加。可憐的我,只是為了好學提早一學期入學,中途插班,不像其他同學已經上過一個學期的 Reaearch Method(研究方法),他們也都發表過 Paper了。我是根本抓不到頭緒,不知道從何下筆,到底 Paper 該怎麼寫啊?

向老師求救。他要我從教科書中找一個主題,用 Case 的方式呈現,再參考別人的架構,就可以拼湊出來。至於 Case的內容可戲劇化,有主角、有對白。題目也可像電影名字。他說這些應該對我都不難。That's it!
好吧!不難就不難!所以,主修 Film 的 Doug負責題目及戲劇化Case;Joyce W.負責找資料及研究 APA standard;Fanny 修初版摘要;Joyce C.提供 Case細節;Sue / Lee夫婦從美國提供緊急密集的遠端協助。Lee在修改英文及內容的過程中,說服我把劇情對白全改掉。他說除非我裝了錄影機記錄過程,要不然我怎麼知道這些過程細節?他認為學術作品就需要嚴謹。不過,他倒是沒改掉Doug訂的題目。

這次的經驗我有幾個心得,一定要記得:
1凡走過一定要留下痕跡
在寫作的過程中,找了各種網路資料,後來經 Lee提醒在內容中很多都需要註明出處 (cite)。回頭再上網找,己經都找不到了。真是痛苦呀!現在的訊息日新月異,尤其網路更新更是快得不得了。下次一定要想辦法有系統的留記錄。
2主題訂好後,一定要把範圍匡住
我常常會在寫文章或讀資料的的過程中,演伸出很多其他相關的想法。很多時間都花在跑出範圍但是有趣的研究。然後,主題就逐漸模糊,範圍就逐漸擴大,很難收尾。所以約束自已,匡住範圍,是要練習的功力。
3.要多預留2-3倍的時間
和一般寫作相比,寫 Paper所花的時間至少要多花2-3倍。一來,文章很長,需要前後反覆檢視邏輯及用辭的一致性。二來,很多細節格式要注意,煩瑣得不得了!這真是考驗我的耐心!

在寫 Case的建議時,我有點擔心那些建議要嘛應該是 Common Sense,要嘛很像老生長談了無新意。直到我突然的一個靈感,讓我頓時開心起來。我發現了一個獨特的見解!那就是有關公司內的 Orientation.為什麼多半公司對新進的一般員工都有提供新生訓練 Orientation,但是對新上任的資深經理人卻沒有?他們可能不需要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訓練,但是,他們絕對需要了解公司的文化、歷史、員工、客戶、系統等。一般現行的做法都是讓他/她和前手交接,聽屬下的簡報,或自行摸索。在我的併購 case中,新主管們的前手多已離職,屬下人心動盪,他們又急於表現。在不了解公司狀況下,套用他們以前成功的模式,也因此付出了不少代價。我想到如果在合併前已經花了大錢請顧問公司協助做 Due Diligence,收集到很多含非財務面的資訊,為什麼沒用來訓練新任資深主管?這可節省多少學習的成本。其他非併購的公司,新官上任也該有設計完整的Orientation.

這篇 Blog是破記錄的長,難道我中英文都寫上癮了嗎?

Cel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