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ring the past 10 days in US, I frequently in tears when I watched TV.
I didn't watch much though. About 1-2 hours every day.
The reason I was in tears was because in the programs I watched, there were always some touching stories of giving love, giving something back for this particular time - before Christmas.
This morning, a girl’s Texas house was decorated by volunteers and sponsored by Wal-Mart because she went into a letter to Santa's contest (Wal-Mart’s marketing program) and wrote her wish about the Christmas decoration. Even though it's very commercial (in addition to the decoration, many gifts were given to the family members), it's still very touching.
Right after the program, another TV channel was doing the "coat run" sponsored by Burlington Coat Factory that people can donate used coats to the retail stores or the TV station for those who need them.
To celebrate a holiday like this is particularly meaningful. And, I hope we can do the same for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ia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Changes
Ever since I started to lead the NGO (Finlea,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training, I started to change my spending habit so that I can walk my talk - at least be honest to myself.
The three big changes, particularly in this US trip, are:
1. I set a spending budget.
In the past, I just shop whatever I like. Only until I received the credit card bills, I realized so much money was spent.
2. I bookkeeping my daily spending
This can be done must because of the change above, (can't do it at home though, even I tried several times). As I didn't spend much in shopping, I had only a few invoices to track.
3. I pay money to "invest" myself
Like this time, on Nov 29, I spent around US$800 to take a one day one-on-one training from an image consultant. The experience was interesting which I should write soon.
Celia
The three big changes, particularly in this US trip, are:
1. I set a spending budget.
In the past, I just shop whatever I like. Only until I received the credit card bills, I realized so much money was spent.
2. I bookkeeping my daily spending
This can be done must because of the change above, (can't do it at home though, even I tried several times). As I didn't spend much in shopping, I had only a few invoices to track.
3. I pay money to "invest" myself
Like this time, on Nov 29, I spent around US$800 to take a one day one-on-one training from an image consultant. The experience was interesting which I should write soon.
Celia
Boy Friend
I can't always wait for having time or "writing pad" to do my Chinese blog.
Particularly I am in US now, no "writing pad", so writing in English is the easiest way for me.
One big culture difference I observed here is about using the term "boy friend".
In US, even for women at 50, 60, they still so naturally talk about their boy friends.
It would be so awkward for Chinese women at older age to claim they have "boy friends" instead of husbands.
On the other hand, similar awkward to me, in China, "lovers" are used to relate to married couple. Husband call wife "lover", and vise Vera.
Well, I am still very old school in this aspect. Having a boy friend at young age, and married to the lover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is something I appreciate.
Celia
Particularly I am in US now, no "writing pad", so writing in English is the easiest way for me.
One big culture difference I observed here is about using the term "boy friend".
In US, even for women at 50, 60, they still so naturally talk about their boy friends.
It would be so awkward for Chinese women at older age to claim they have "boy friends" instead of husbands.
On the other hand, similar awkward to me, in China, "lovers" are used to relate to married couple. Husband call wife "lover", and vise Vera.
Well, I am still very old school in this aspect. Having a boy friend at young age, and married to the lover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is something I appreciate.
Celia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屏東教育大學

時間:10/25(一) 15:40-17:30
地點:屏東教育大學演講廳
對象:數學系大一到大四(120名學生)
內容:財務規劃
代表我的公益團體-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進行今年大專財金教育推廣,到屏東做2個鐘頭的演講.
從高鐵左營站到屏東教育大學約需50分鐘車程, 所以和親自接/送我的應用數學系詹主任來回的路上聊了不少.和大家分享我記得的部份.
1. 屏東教育大學地處偏遠很難找到演講的人. 因為光是交通就浪費很多時間,例如從台北搭高鐵到左營站就需2個鐘頭,再從高鐵左營站到學校程也要50分鐘,如果整個銜接很順利一趟也要將近3個鐘頭,來回就要花6個鐘頭。如果花6個鐘頭的交通時間只為了做2個鐘頭的演講,從經濟效益而言真是非常不划算,所以只要他們找到講師願意去他們學校演講,他們都會對講師非常客氣及禮遇,還會親自到高鐵左營站接/送講師,就像這次我也是詹主任親自接/送的。
2. 這幾年來因為私立學校成立很多,大學漸漸變成社區化,屏東教育大學學生很多是住在學校附近(屏東很多家庭是以務農為主),這幾年來已很少有北部或中部的學生了。
3. 主任說每年大學可以收的大一新生是24萬人,包括12萬人是原來的教育體系,另外12萬人是一些新的科大, 而高中應屆畢業生大概只有20萬人。大專院校明顯太多,教育部也知道每年就學狀況,更何況現在少子化的情形愈趨嚴重。所以詹主任說當初設立新大學的時候,應該要有一些管理機制,否則現在一定有很多大學要倒閉. 每關一所大學,就會有200多位的流浪教授。況且現在大專院校讀博士的人又非常多,這些都是社會的問題。詹主任也說他不鼓勵數學系的學生去讀博士,因為會成為流浪教授!!
4. 屏東教育大學是由屏東師專改制的,學校有教育學院、理學院、人文社會學院、及進修暨研究學院。數學系的學生在全國大專聯考的考生裡資質算是中等(大概是50 percentile),教育學院學生素質是中上的 (36 percentile)。由於掛著教育大學的名字,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將來的出路就是當老師,學生也都很乖很聽家長的話,想要修教育學分以後當老師。根據主任說,學生的成績必須很好才可以修教育學分,但是去年數學系畢業生當老師的人數是零,今年也是零。因為現在流浪老師已經太多了!!
5. 去年數學系畢業生成績最好的2-3位有考取精算師,到台北的保險公司做精算師。也有2位同學肯放下身段去做作業員,一位在台積電,一位在奇美,主任說其實作業員的收入相當不錯. 但是同學和家長們對做作業員,和工作機會較多的業務都非常排斥。屏東的就業機會很少,很多數學系畢業的學生是到附近的補習班教書,每月收入大概是22,000左右。
For those who have work, 好好珍惜吧!!
Celia
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Celia PHD 學期結束 - June 14,2010
我的PHD第一個學期就這樣子結束了!
請了一次假(6月7日人在美國)之外,從未遲到早退,上課也從沒偷懶。
回顧一下,這幾個月到底學到了什麼?值不值得我再繼續奔波個幾年?
先看上午“組織行為學”這堂課,除了前二三次上課,花了十多個鐘頭,老師帶著我們逐行逐字的看我們學生找出來的參考資料有沒有遵照 APA 標準。例如作者的姓有沒有放前面?標點符號對不對?雜誌名字是不是該用斜體字外,老師就沒再教過任何一堂課了。每次上課全都由我們學生輪流照自已認的章節,分享內容,其間也聽不到老師的分享。他的口頭語就是 "Think about it".這句話還蠻好用的!
反倒是其他同學在教的時候,老師常要我提供意見。我一開始還樂於表現,漸漸的就減至適度分享,最後還小有點消極抵制。一來是因為每次分享後老師就要我整理給他(我給自已找麻煩,沒說還沒事),另一方面是同學都太嫩了,很難有共嗚(要是企家班可能就很不一樣)。
整學期,我可以說是完全沒從他那兒學到什麼。只能說他選的教科書很好,而且他也逼我完成了一篇Conference paper (但是這篇他掛名為第一作者的 paper,除了初期他有針對題目的字數,及一二個用辭給過意見外,我一直認為他從沒讀過整篇文章,否則我至少送過五六次到他的郵件信箱,他還三不五時要我email paper給他,甚至到了杭州發表paper時,他還問我有沒有寄給他!!)
老師人倒是慈祥和藹,對學生很客氣。他還常會要我打Morning wakeup call給一位每次都嚴重遲到的同學 ,還要我交待她小心開車。上課會發糖果、餅乾、和書籤等小東西給我們。他還給了我二張台北餐廳的免費餐券說是他沒機會到台北吃。
所以,他算是好老師嗎?
下午的“高等計量學”老師就不一樣,常嫌我們素質不好,害他不知道怎麼教才好。不可能教我們博士程度的計量學,只能選大學程度的教科書,再輔以碩士程度的補充教材。因此他在學校的e教學網,還 po了很多的補充教材。估且不論他的教學方式,至少每堂課他都會在黑板上寫得密密麻麻的。在教學的認真上,我予以肯定。而在學習上,至少啟發了我對數理的興趣及信心。我甚至於自我鞭策期許要選這科做為資格考。
他的教學方式,我已在前幾篇提過,實在不精彩。自言自語寫滿一黑板數學計算,舉怪裡怪氣的例子等等。
所以,他算是好老師嗎?
Celia
請了一次假(6月7日人在美國)之外,從未遲到早退,上課也從沒偷懶。
回顧一下,這幾個月到底學到了什麼?值不值得我再繼續奔波個幾年?
先看上午“組織行為學”這堂課,除了前二三次上課,花了十多個鐘頭,老師帶著我們逐行逐字的看我們學生找出來的參考資料有沒有遵照 APA 標準。例如作者的姓有沒有放前面?標點符號對不對?雜誌名字是不是該用斜體字外,老師就沒再教過任何一堂課了。每次上課全都由我們學生輪流照自已認的章節,分享內容,其間也聽不到老師的分享。他的口頭語就是 "Think about it".這句話還蠻好用的!
反倒是其他同學在教的時候,老師常要我提供意見。我一開始還樂於表現,漸漸的就減至適度分享,最後還小有點消極抵制。一來是因為每次分享後老師就要我整理給他(我給自已找麻煩,沒說還沒事),另一方面是同學都太嫩了,很難有共嗚(要是企家班可能就很不一樣)。
整學期,我可以說是完全沒從他那兒學到什麼。只能說他選的教科書很好,而且他也逼我完成了一篇Conference paper (但是這篇他掛名為第一作者的 paper,除了初期他有針對題目的字數,及一二個用辭給過意見外,我一直認為他從沒讀過整篇文章,否則我至少送過五六次到他的郵件信箱,他還三不五時要我email paper給他,甚至到了杭州發表paper時,他還問我有沒有寄給他!!)
老師人倒是慈祥和藹,對學生很客氣。他還常會要我打Morning wakeup call給一位每次都嚴重遲到的同學 ,還要我交待她小心開車。上課會發糖果、餅乾、和書籤等小東西給我們。他還給了我二張台北餐廳的免費餐券說是他沒機會到台北吃。
所以,他算是好老師嗎?
下午的“高等計量學”老師就不一樣,常嫌我們素質不好,害他不知道怎麼教才好。不可能教我們博士程度的計量學,只能選大學程度的教科書,再輔以碩士程度的補充教材。因此他在學校的e教學網,還 po了很多的補充教材。估且不論他的教學方式,至少每堂課他都會在黑板上寫得密密麻麻的。在教學的認真上,我予以肯定。而在學習上,至少啟發了我對數理的興趣及信心。我甚至於自我鞭策期許要選這科做為資格考。
他的教學方式,我已在前幾篇提過,實在不精彩。自言自語寫滿一黑板數學計算,舉怪裡怪氣的例子等等。
所以,他算是好老師嗎?
Celia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Celia PHD週記 - May 21,2010
連著二天都聽到有朋友分享他們讀我blog的心得,一個說他會摘重點記筆記,一個說她看了笑死了,不知道怎麼會有這麼極端的不同反應!這樣說來,我過去發表的文章有知識性的(可以記筆記)、有好笑的(有人笑死了),再來就要努力加點感性的囉!
這星期寫的可能還是算好笑的,因為我實在忍不注要取笑我那位老古董的高等計量學老師。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學術界太久了,遠離塵世,每次舉例都像“怪老頭”。第一次嚇我一跳的是這學期剛上第二次課,他在教 Factor Analysis (因素分析)時,要講解 “Rotate” to maximize variance (“轉軸”易顯差異),他就很得意的舉例說,這就像選中國小姐一樣,大家一字排開,看不出差異。但是若全體轉 45度看側面,就可比較出身材,証明“轉軸易顯差異”。呵呵呵!
我的老天爺呀!這不是道道地地的性騷擾嗎?要是以前的我一定會義正嚴詞的表達不滿,但是現在的我較有同理心,看看這個不像很色的老師,猜想這大概就是他的怪幽默吧。
沒想到這星期又來了!老師在講解 Optimiaztion (最佳) 和 Sub-Optimization(次佳)時,舉的例子是一個男人的 Optimization是娶到仙女,若是取不到仙女,那麼 Sub-Optimization 就是娶到中國小姐。。然後他再強調,這個中國小姐是要轉側面看身材選出來的,呵呵呵!
他是還活在古代嗎?怎麼可能還把仙女和中國小姐當dream girls?難道他不知道這年頭流行的美女是名模嗎??
唉!(我也學他嘆氣了!)我得想個比較貼切的例子給老師用,免得我快受不了了,更何況他還有觸法(性騷擾)的風險。但是要貼切又要有冷幽默,還真不容易想啊!
Celia
這星期寫的可能還是算好笑的,因為我實在忍不注要取笑我那位老古董的高等計量學老師。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學術界太久了,遠離塵世,每次舉例都像“怪老頭”。第一次嚇我一跳的是這學期剛上第二次課,他在教 Factor Analysis (因素分析)時,要講解 “Rotate” to maximize variance (“轉軸”易顯差異),他就很得意的舉例說,這就像選中國小姐一樣,大家一字排開,看不出差異。但是若全體轉 45度看側面,就可比較出身材,証明“轉軸易顯差異”。呵呵呵!
我的老天爺呀!這不是道道地地的性騷擾嗎?要是以前的我一定會義正嚴詞的表達不滿,但是現在的我較有同理心,看看這個不像很色的老師,猜想這大概就是他的怪幽默吧。
沒想到這星期又來了!老師在講解 Optimiaztion (最佳) 和 Sub-Optimization(次佳)時,舉的例子是一個男人的 Optimization是娶到仙女,若是取不到仙女,那麼 Sub-Optimization 就是娶到中國小姐。。然後他再強調,這個中國小姐是要轉側面看身材選出來的,呵呵呵!
他是還活在古代嗎?怎麼可能還把仙女和中國小姐當dream girls?難道他不知道這年頭流行的美女是名模嗎??
唉!(我也學他嘆氣了!)我得想個比較貼切的例子給老師用,免得我快受不了了,更何況他還有觸法(性騷擾)的風險。但是要貼切又要有冷幽默,還真不容易想啊!
Celia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Celia PHD週記 - May 17, 2010
我的第一篇博士班 Paper 終於在五月19日零晨三點多完工送出。(送到浙江大學準備參加六月18-20日的“2010東西方文化與管理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ast and West Cultures and Management)。
Paper 的題目是“Global Business: A Big Cultural Blender, Tasty or Not?"一共六千六百多字。內容是用一個銀行併購的的案例,來帶出東西方文化在處理衝突及協商方面的問題,最後是我的建議事項。所以,關鍵字有 Western, Asian, Conflict, Culture, Case Study, Merger, Multinational.
這項里程碑,要感謝許多人。現在才能真正親身體會很多作者在寫 Acknowledgement 的心境。
好像台語有句話說“一個剃頭,還要一個抓耳朵”,意思應該是剃頭師傅的功夫不好,還要找助手幫忙抓客人的耳朵,才不會被剃到。而我這個師傅,竟然找了六個人幫忙,所以不只耳朵囉,五官統統都有人照顧。這幾位貴人按參與時間先後順序分別是 Doug, Joyce W., Fanny, Joyce C., Sue,和 Lee。可惜,學校老師沒能列入感謝名單。
本來修“組織行為”這門課,就是得在學期結束前交份 Paper.剛開學後的二三月間,沒感到什麼急迫性。直到三月中旬,老師收到浙江大學的 “Call for Papers”才開始有壓力,他要我們每人都要有一篇參加。可憐的我,只是為了好學提早一學期入學,中途插班,不像其他同學已經上過一個學期的 Reaearch Method(研究方法),他們也都發表過 Paper了。我是根本抓不到頭緒,不知道從何下筆,到底 Paper 該怎麼寫啊?
向老師求救。他要我從教科書中找一個主題,用 Case 的方式呈現,再參考別人的架構,就可以拼湊出來。至於 Case的內容可戲劇化,有主角、有對白。題目也可像電影名字。他說這些應該對我都不難。That's it!
好吧!不難就不難!所以,主修 Film 的 Doug負責題目及戲劇化Case;Joyce W.負責找資料及研究 APA standard;Fanny 修初版摘要;Joyce C.提供 Case細節;Sue / Lee夫婦從美國提供緊急密集的遠端協助。Lee在修改英文及內容的過程中,說服我把劇情對白全改掉。他說除非我裝了錄影機記錄過程,要不然我怎麼知道這些過程細節?他認為學術作品就需要嚴謹。不過,他倒是沒改掉Doug訂的題目。
這次的經驗我有幾個心得,一定要記得:
1凡走過一定要留下痕跡
在寫作的過程中,找了各種網路資料,後來經 Lee提醒在內容中很多都需要註明出處 (cite)。回頭再上網找,己經都找不到了。真是痛苦呀!現在的訊息日新月異,尤其網路更新更是快得不得了。下次一定要想辦法有系統的留記錄。
2主題訂好後,一定要把範圍匡住
我常常會在寫文章或讀資料的的過程中,演伸出很多其他相關的想法。很多時間都花在跑出範圍但是有趣的研究。然後,主題就逐漸模糊,範圍就逐漸擴大,很難收尾。所以約束自已,匡住範圍,是要練習的功力。
3.要多預留2-3倍的時間
和一般寫作相比,寫 Paper所花的時間至少要多花2-3倍。一來,文章很長,需要前後反覆檢視邏輯及用辭的一致性。二來,很多細節格式要注意,煩瑣得不得了!這真是考驗我的耐心!
在寫 Case的建議時,我有點擔心那些建議要嘛應該是 Common Sense,要嘛很像老生長談了無新意。直到我突然的一個靈感,讓我頓時開心起來。我發現了一個獨特的見解!那就是有關公司內的 Orientation.為什麼多半公司對新進的一般員工都有提供新生訓練 Orientation,但是對新上任的資深經理人卻沒有?他們可能不需要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訓練,但是,他們絕對需要了解公司的文化、歷史、員工、客戶、系統等。一般現行的做法都是讓他/她和前手交接,聽屬下的簡報,或自行摸索。在我的併購 case中,新主管們的前手多已離職,屬下人心動盪,他們又急於表現。在不了解公司狀況下,套用他們以前成功的模式,也因此付出了不少代價。我想到如果在合併前已經花了大錢請顧問公司協助做 Due Diligence,收集到很多含非財務面的資訊,為什麼沒用來訓練新任資深主管?這可節省多少學習的成本。其他非併購的公司,新官上任也該有設計完整的Orientation.
這篇 Blog是破記錄的長,難道我中英文都寫上癮了嗎?
Celia
Paper 的題目是“Global Business: A Big Cultural Blender, Tasty or Not?"一共六千六百多字。內容是用一個銀行併購的的案例,來帶出東西方文化在處理衝突及協商方面的問題,最後是我的建議事項。所以,關鍵字有 Western, Asian, Conflict, Culture, Case Study, Merger, Multinational.
這項里程碑,要感謝許多人。現在才能真正親身體會很多作者在寫 Acknowledgement 的心境。
好像台語有句話說“一個剃頭,還要一個抓耳朵”,意思應該是剃頭師傅的功夫不好,還要找助手幫忙抓客人的耳朵,才不會被剃到。而我這個師傅,竟然找了六個人幫忙,所以不只耳朵囉,五官統統都有人照顧。這幾位貴人按參與時間先後順序分別是 Doug, Joyce W., Fanny, Joyce C., Sue,和 Lee。可惜,學校老師沒能列入感謝名單。
本來修“組織行為”這門課,就是得在學期結束前交份 Paper.剛開學後的二三月間,沒感到什麼急迫性。直到三月中旬,老師收到浙江大學的 “Call for Papers”才開始有壓力,他要我們每人都要有一篇參加。可憐的我,只是為了好學提早一學期入學,中途插班,不像其他同學已經上過一個學期的 Reaearch Method(研究方法),他們也都發表過 Paper了。我是根本抓不到頭緒,不知道從何下筆,到底 Paper 該怎麼寫啊?
向老師求救。他要我從教科書中找一個主題,用 Case 的方式呈現,再參考別人的架構,就可以拼湊出來。至於 Case的內容可戲劇化,有主角、有對白。題目也可像電影名字。他說這些應該對我都不難。That's it!
好吧!不難就不難!所以,主修 Film 的 Doug負責題目及戲劇化Case;Joyce W.負責找資料及研究 APA standard;Fanny 修初版摘要;Joyce C.提供 Case細節;Sue / Lee夫婦從美國提供緊急密集的遠端協助。Lee在修改英文及內容的過程中,說服我把劇情對白全改掉。他說除非我裝了錄影機記錄過程,要不然我怎麼知道這些過程細節?他認為學術作品就需要嚴謹。不過,他倒是沒改掉Doug訂的題目。
這次的經驗我有幾個心得,一定要記得:
1凡走過一定要留下痕跡
在寫作的過程中,找了各種網路資料,後來經 Lee提醒在內容中很多都需要註明出處 (cite)。回頭再上網找,己經都找不到了。真是痛苦呀!現在的訊息日新月異,尤其網路更新更是快得不得了。下次一定要想辦法有系統的留記錄。
2主題訂好後,一定要把範圍匡住
我常常會在寫文章或讀資料的的過程中,演伸出很多其他相關的想法。很多時間都花在跑出範圍但是有趣的研究。然後,主題就逐漸模糊,範圍就逐漸擴大,很難收尾。所以約束自已,匡住範圍,是要練習的功力。
3.要多預留2-3倍的時間
和一般寫作相比,寫 Paper所花的時間至少要多花2-3倍。一來,文章很長,需要前後反覆檢視邏輯及用辭的一致性。二來,很多細節格式要注意,煩瑣得不得了!這真是考驗我的耐心!
在寫 Case的建議時,我有點擔心那些建議要嘛應該是 Common Sense,要嘛很像老生長談了無新意。直到我突然的一個靈感,讓我頓時開心起來。我發現了一個獨特的見解!那就是有關公司內的 Orientation.為什麼多半公司對新進的一般員工都有提供新生訓練 Orientation,但是對新上任的資深經理人卻沒有?他們可能不需要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訓練,但是,他們絕對需要了解公司的文化、歷史、員工、客戶、系統等。一般現行的做法都是讓他/她和前手交接,聽屬下的簡報,或自行摸索。在我的併購 case中,新主管們的前手多已離職,屬下人心動盪,他們又急於表現。在不了解公司狀況下,套用他們以前成功的模式,也因此付出了不少代價。我想到如果在合併前已經花了大錢請顧問公司協助做 Due Diligence,收集到很多含非財務面的資訊,為什麼沒用來訓練新任資深主管?這可節省多少學習的成本。其他非併購的公司,新官上任也該有設計完整的Orientation.
這篇 Blog是破記錄的長,難道我中英文都寫上癮了嗎?
Celia
訂閱:
文章 (Atom)